“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”,宝洁怎么又掉到舆情黑洞里去了
《女人脚臭是男人的5倍,不信闻一下!》看到这个公号标题,S姐还以为是经常以“震惊!”“出大事儿了”为开头的自媒体号发的文章,没想到竟然是宝洁会员中心的官方号,真是失敬,内容的尺度你们感受一下:
原文已经被删了,“女人也有体臭,而且胸部最臭”“再爱干净的女人,内裤都比男人脏”“女人头发比男人脏一倍”……
本来想要制造一种“恐惧”心里,但文字过于夸张,最致命的是把男女对立了起来,掉进了平等问题的舆情黑洞里,被网友骂上了热搜,也包括很多女权的大号,有媒体评价:“这样的“科普”纯属“找骂”。
大家都知道,宝洁旗下很多日用品品牌,其实用户群体是以女性消费者为主,反而忽视了用户的感受,于是火速出来致歉了。
虽然大家也不买账,但这个态度还是需要尽快表达的。

这两年,跟性别平等相关的品牌危机其实不少了,S姐印象比较深的有Ubra的“躺平”文案(让女性轻松躺赢职场)、全面时代卸妆广告、Intel请杨笠代言的事儿等等,为啥宝洁又在这儿翻车了呢?
S姐想说以下三点,干货啊快收藏好:
1、大的舆论环境发生了变化,国外品牌更要谨言慎行。
前有鸿星尔克直播间的野性消费,近有315老坛酸菜翻车后白象、河南方便面的出圈,S姐觉得,既然是做PR的一定都能感受到舆情环境和水温的变化,曾经光鲜亮丽的外企,现在在舆论中天然成为了弱者。在这种情况下,就更需要把一切做的规范再规范,比正常的标尺要更加严格,才能避免出现危机。
2、品牌官微绝不是自媒体,是企业发言人。
现在一般公司都把官微放在市场部运营,市场部就交给新媒体供应商、或者让有点新媒体经验的小朋友自己搞,这其实是很有风险的。
做自媒体的人巴不得博眼球、引发争议,但官微一定要四平八稳,这两者天然就是冲突的,所以如果没有一个PR角色的人来把关,从品牌安全的视角来看选题是否合适,是很容易发生危机的,这一点S姐深有感触,要记得官微的运营千万不能从自媒体的站位出发,而是要作为品牌官方发声的阵地,换句话说,官微就是品牌的官方发言人。
3、不要贴标签,性别平等问题是黑洞。
不仅是38节,平时就有很多营销策划喜欢从女性的角度来做文章。时代变了,消费者也变了,这种营销的核心是要赞美女性力量,而非试图给女性贴标签。S姐想说,只要碰到性别平等问题,就很容易引发女权号的关注,从而变成热搜话题,所以如果没办法很好的把握尺度,就不要做这方面的选题策划了,好像高空走钢丝,稍有不慎就完蛋了。